智能家电的用户体验设计
智能家电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资金雄厚的国际巨头,还是靠众筹生存的小创业团体,都渴望在这一领域大展身手。为了创造更互联、更智能的家居生活,产品设计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用户体验?EICO 联合创始人 Rokey 对此展开以下分析。
屏幕吞噬一切
智能手机的发展让人感受到屏幕吞噬一切的趋势:实体键盘的消失,翻盖手机的消失,触控笔的消失…一切与屏幕空间相左的设计几乎都被不断变大的屏幕所吞噬。但家电的智能化会走相同的道路么?众多的微波炉、冰箱、洗衣机在智能化的道路上都被加入一块巨大的触屏,似乎“触屏”可以成为产品“智能化”的最佳代言。所有智能化功能从这个屏幕中不假思索地喷涌而出,与移动互联网产品一并争抢用户时间。但回归本质,我们期望用户在产品上花费多长时间?智能的根本是帮助用户节约时间,而智能家电的本质应该是帮助用户“享受”生活而非“操纵”设备。手机的发展是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而家电的智能化方向则是享用,本质的区别决定其使用场景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是否需要一块触屏?刚被 Google 32 亿美金收购的 Nest 的两款产品没有一个是触屏,但丝毫不影响它们所产生的巨大价值,所以触屏可能只是一个漂亮的智能化谎言。智能冰箱不是一个冰箱+10 寸平板电脑,智能微波炉也绝对不是微波炉+5 寸触屏手机。
为新的姿势而生,为短时聚焦而生,为全家成员而生
新的姿势:我们的生活与行为已经被智能移动设备深刻影响,那些能够让人们在移动或固定环境下舒适操作的界面深入人心。但要注意的是,这些体验都是为场景而生。Steelcase 在一项全球姿势调研过程中发现人们甚至催生了 9 种新的坐姿来支持新型智能设备。而对于智能家电而言,使用姿态又与环境有很大区别,站立、弯腰、靠卧,对屏幕角度与距离的需求千差万别,如何使之与传统硬件的操作方式相融合?我们的上臂能支持多长时间,以及多少次上下抵抗重力的悬停触屏操作?我们的产品定义是否符合家电使用场景,而不仅仅是手机与智能设备的移植?短时聚焦:一台智能手机平均每天被人开启 150 次,平均每次驻留时间 390 秒,各种应用都在绞尽脑汁如何使用户更方便地接入网络,提供更有粘性的内容。而在家电端,我们需要的是如何设计每天启动 1-5 次,每次操作 5-10 秒的产品,终极目的甚至是不需要与它们有任何互动而使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家电产品自然的短时聚焦特性将引导我们的设计走向正确的方向。
全家成员:我的父母打扫房间时通常很害怕碰到电视遥控器上的任何一个按键而导致不知道如何回到直播信号。用户对于技术的恐惧是任何一个智能化产品都要直面的问题。毋庸置疑,智能化需要的一定是更复杂的机制与技术,但如何让更复杂的智能家电以比传统家电更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智能家电所面对的用户更多会是“来自未来的人”和“来自过去的人”,即数码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和带着旧世界产品使用经验的数码移民。如何用体验设计弥补全家人在产品理解上的鸿沟将是智能家电领域的巨大机会。
(图片:Jerine Lay / CC BY)
“节制”
现在只要开发者愿意,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做任何事,每一台设备都将是一台超级计算机。然而,我们即将面对的是计算能力的过载。加之互联网的接入使得内容与服务在智能设备上的机会变得无穷大,家电厂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还包含如何在众多具有想象空间的诱惑下进行节制。众多传统家电厂商为自己的产品安装触屏后似乎找到了”智能化“的宣泄渠道,这简直就是最早的手机智能化的翻版。当手机拥有了一块巨大的屏幕,所有在电脑上的工作几乎都可以原封不动的转移到手机上来,只不过这种体验让人痛苦万分。不过,我相信在家电智能化的路上,痛苦期会更快地过去。节制的功能+ 短时聚焦的体验,能够解决切中要害的问题。所以,节制将是好产品设计的一种核心价值,也将成为优秀智能家电厂商的一种能力。
家电设备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台索尼或夏普电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优秀的液晶屏幕,还在其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社会身份。当亲戚来访,老同学聚会,甚至深夜独自在家中游戏时看到发光的 SONY LOGO,都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这种社会身份的代表根据每个家庭成员,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甚至南北方文化差异所赋予的意义会有很大不同。同时,电视也是一个证明自己拥有“家”的象征,它的存在赋予一个房间对于“家”的定义。尽管不同的传统家电品类包含不同的社会文化含义,但品牌始终在里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功能会对品牌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产品功能不断智能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其如何塑造、演进甚至破坏品牌,以及如何满足人们对设备象征意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