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
“我喜欢数据,但数据本质上并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我知道自己运动了,但柱状图并不能告诉我别的东西。”当人们问痴迷于量化自我、佩戴21种设备工作生活的数据科学家 Rachel Kalmar,这些设备有没有对她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时,这是她的回答。
除了计算我们走了多少路,消耗了多少卡路里,那些健康类 App 和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科技产品还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实质性帮助?又是什么导致85%的用户在1个月后就对可穿戴设备失去兴趣?关于“量化自我新趋势”的论坛在 CES 的第一天拉开帷幕。EICO 的设计师们现场聆听了 Lark Technologies、prima-temp 和高通生命产品负责人的讨论。在从业者看来,“量化自我”和可穿戴设备正面临着一场转型。
“做可穿戴产品,一定要考虑好两点,一是提高用户参与度,即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让他们能够持续关注。二是在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一方面鼓励用户自愿将他们的数据贡献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用户隐私。”这是从业者给后来人的忠告。今年的 CES 有超过500家可穿戴设备的公司参与,但就目前公开资料来看,真正能做到以上两点的公司并不多。prima-temp,算得上一家。它是一款监测女性体温以帮助她们找到最佳受孕时间的可穿戴设备公司。放入体内的柔性环状测量仪可以向对应的手机发送信号,精确追踪女性体温变化趋势,预测排卵期。当达到最佳受孕时间时,会主动发出提醒。如果未来得到普及,那《万有引力》中郭涛和张静初艰难的怀孕经历就显得老土许多。另外,prima-temp 的用处还不止于预测最佳受孕时间,它还有助于及时发现与体温有关的疾病,甚至提示你是否中暑。论坛结束后,EICO 用研总监张雷中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思考。以下为其口述:目前来看,“量化自我”的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主要问题是怎样才能长久的吸引用户不断参与进来。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购买了什么东西,或者搜索了什么信息。但是,当你前往一个医院须寻找一个医生看病的时候,他很难根据你的病史判断怎样为你做最好的治疗。因为,首先我们没有动力去追踪自己大量的生理数据,即便一开始有这些数据,又拿什么来激励我们坚持收集?其次,产品鼓励分享,但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隐私?EICO 之前做过糖尿病监测的项目,也遇到了类似问题。这不仅仅是健康领域的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所有收集数据并希望为人所用的公司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最后,一起来看看奔驰无人驾驶汽车发布现场和会场内外照片。奔驰无人驾驶汽车。近两年的 CES 几乎成为了汽车厂家的主场。今年有十大车企参加。
会场外,偶遇 EICO 老朋友海信的巨幅广告,想起当年为其设计智能冰箱和智能电视的日日夜夜。